夏日吃粉留意保质期,当心剧毒米酵菌酸
夏日吃粉留意保质期,夏日心剧当心剧毒米酵菌酸
2024-07-17 14:06:49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李岩 责任编辑:李岩 2024年07月17日 14:06 来源:羊城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天气炎热,吃粉凉拌粉、留意南宁市某某包装机械厂凉皮等酸辣开胃的保质食品深受大众欢迎,宵夜炒河粉也是期当广东人的至爱。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提醒,毒米吃这类食物一定要留意保质期,酵菌优先选择放在冷柜里销售的夏日心剧、有定型包装、吃粉在保质期内的留意产品。因为河粉、保质凉皮等水分含量高的期当南宁市某某包装机械厂湿米面制品一旦污染了“椰毒菌”产生的剧毒物质——米酵菌酸,食用后中毒风险高。毒米
米酵菌酸中毒病死率高
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酵菌台北市发生了怀疑进食粿条引起6人死亡的夏日心剧米酵菌酸中毒事件,近期广东省也报告了一例食用泡发过久黑木耳引起的米酵菌酸中毒死亡。米酵菌酸到底是什么物质,如此令人生畏?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主任医师黄琼向记者解释,米酵菌酸是一种毒素,由一种名叫“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以下简称“椰毒菌”)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是一种剧毒物质。一般加热烹调方法不能破坏其毒性,一旦进入体内也不容易清除,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甚至死亡。
实际上,椰毒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可污染食品原料,如粮食作物玉米、大米、小麦等。椰毒菌最佳生长温度是37℃,最佳产毒温度是26℃-28℃,在广东省的夏秋两个季节,椰毒菌容易生长繁殖产毒。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毒理所主任医师李欣介绍,据2003-2017年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米酵菌酸是我国迄今为止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病死率最高的致病因子,平均病死率高达42%。米酵菌酸首先可引起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中毒早期以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刺激症状为主,因其脂溶性的特点,进入体内很难短时间内清除,吸收后迅速分布全身,使肝、脑、肾等实质器官受累,病情进展迅速,重度中毒患者可在短期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目前无特效解毒药,治疗难度极大,病死率极高。
米酵菌酸中毒与三类食物有关
黄琼介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目前在我国米酵菌酸中毒主要与以下三大类食品污染有关:第一类是发酵的谷物制品——这一类多是家庭自制以玉米等粮食作物为原料长时间泡制发酵的食品,比如北方的酸汤子,南方的“玉米面汤圆(吊浆粑)”等。第二类是久泡或变质的黑木耳或银耳,近年来以过久泡发又未放冰箱存放的干木耳中毒多见。
第三类是过期的湿米面制品——就是广东人民耳熟能详的河粉、粿条等湿粉类食品,还有北方的凉皮等。黄琼表示,河粉、粿条等湿粉类食品在广东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保存妥当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但一旦污染了“椰毒菌”,在适宜细菌产毒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存放一定时间就可能有毒素产生。
购买鲜湿粉类食品要留意保质期
米酵菌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物质,被污染食品具有正常的外观,所以从感官上发现食物被毒素污染,几乎不可能。要判断还能不能吃,关键就看保质期和保存条件。因此,专家强调,购买鲜湿粉类食品务必要留意外包装上生产日期和销售时的保存条件。
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健康风险评估与标准研究室副主任医师黄芮指出,广东省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要求河粉等湿米粉出厂的时候都要有密封包装,保质期超过24小时的,要在低于10℃的条件下运输、贮存及销售;如果是保质期在24小时内的,生产日期的标注要精确到“小时”。
“我们建议,优先选择放在冷柜里卖的、有定型包装的、在保质期内的产品。对于在市场、摊档等地方把大包装的湿粉类食品拆包销售的,购买时要看大包装上的标签是否有标示生产厂家的信息,最重要的是要看清楚生产日期。如果大包装上没有标识厂家信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样的产品就不要购买。”黄芮说。(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粤疾控)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健康·生活频道
(责任编辑:休闲)
- 一组数字铭记918
- 41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率大PK
- 高考遇上“龙舟水”,做好这些准备顺利“启航”
- 首映|《坂本龙一:杰作》:“我们再来一次吧”
- 北京重点商圈客流量逾2200万人次
- 体坛联播|孔帕尼执掌拜仁,中超旧将助奥林匹亚科斯欧协封王
- 上海国际电影节丨向大师致敬:杜拉斯用文学影响电影
- 没去到复旦的那一天,梦就不能停下|复旦大学新传考研经验帖
- 轻松一刻:一晃12年了,今天我过生日!
- 好奇湃|微型车过时了?奔腾小马大声说“不”
- 山东被忽视的211大学,就业率高达95.6%,毕业生捧上铁饭碗
- 考上研究生,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吗?
- 北京今明天云量增多早晚偏凉 中秋夜或有小雨影响赏月
- 阿根廷一代神锋,击碎了沙特的金元足球梦
- QS前百学校里面,最不怕被黑的两所英国大学!
- 广西构建主动健康服务体系 推动五级主动健康中心全覆盖
- 气温升高 警惕米酵菌酸中毒
- 炸了!全美第一公立校伯克利启用新Logo!学生:不会换就别换……
- 官方通报:女游客已被警方带走!
- 保时捷中国经销商“逼宫”:一份“联合声明”如何破题复杂挑战
- 牛奶这样喝,不仅损失营养,还可能会生病 views+
- 吃辣椒除了过瘾居然还有隐藏好处? views+
- 中新健康丨开工成“特累”族 专家支招巧解“节后综合征” views+
- 专家:血友病的基因治疗将成趋势 views+
- 关注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症状 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views+
- 司美格鲁肽进医保了 国家医保局:用来减肥不报销 views+
- 看腿就能判断血糖高不高?专家:皮肤变化成因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views+
- 中新健康|双胎孕妈妈遇到“无心胎” 上海专家宫内急救助正常胎儿发育 views+
- 健康中国 views+
- 刷牙后到底要不要漱口? views+